
體育播報7月16日宣 東亞杯男足賽事結(jié)束,《足球》報撰文談到國足表現(xiàn),文章認為,國足選帥是當務之急,新帥無疑面臨極大的考驗。
國足1勝2負結(jié)束東亞杯征程,就三場比賽而言,國足除了首戰(zhàn)和韓國隊表現(xiàn)不佳外,其他兩場比賽算是正常水平。和韓國隊的比賽,國足在技戰(zhàn)術(shù)準備層面上存在問題,這其中有客觀因素,也有主觀問題,整支球隊在比賽中如同夢游,完全靠本能在比賽。
吸取了和韓國隊的教訓后,國足在中日之戰(zhàn)中有了明顯進步,戰(zhàn)術(shù)針對性更強,整個球隊思想也更統(tǒng)一。這種勁頭也保持到了和中國香港隊的比賽,最終以第三名結(jié)束本次東亞四強賽。
就東亞杯而言,面對日本、韓國接近“二隊”甚至“三隊”的陣容,國足完全沒有控制力,很難打出有效的攻守轉(zhuǎn)換,進攻過多依靠邊路。而在過往,國足雖然對陣日韓戰(zhàn)績不佳,但整體還說得過去。
特別需要說明的是,參加東亞杯的國足是標準的國家隊,其陣容平均年齡在25歲到26歲之間,有顏駿凌這樣的老將,有徐新、韋世豪和高準翼這樣的成熟隊員,也有張玉寧、黃政宇和高天意等中生代球員,此外還有00后年輕球員。
出場方面,顏駿凌、蔣圣龍、朱辰杰、黃政宇、徐新、王鈺棟、塞爾吉尼奧、謝文能、巴頓、陶強龍、張玉寧等球員3場比賽全部出場,韋世豪、高天意、汪士欽、吾米提江、劉浩帆等也獲得了不少機會,新人廖錦濤完成了首秀。
除了胡荷韜等因傷缺席球員,和一小部分在U22國家隊的球員可以提拔外,我們很難再從1995到2005年齡段中找出“遺珠”。換而言之,未來國足主帥可以使用的大概率也就是這些球員,即便有新人,陣容大概率也只是微調(diào)而已,所以此次東亞杯對于國足的重建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東亞杯后,國足的核心工作是選帥。此次東亞杯的3場比賽對于未來主帥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,足協(xié)也有必要進行深入總結(jié),比如久爾杰維奇3場比賽的技戰(zhàn)術(shù)準備,以及臨場遭遇困難時又是如何應變的,這份總結(jié),可以給未來新帥提供參考。